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正文
温州这一堆“泥”,缘何引来全国400多位专家关注
城市烟火气,一边是热辣滚烫的生产生活,一边是每时每刻产生的废物垃圾,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烦恼。既要发展,也要环保,两者之间如何平衡?
4月9日-10日,浙江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交流会和全国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大会在温州举办。全国、全省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从业者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无废城市”建设中,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解决之道,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他们此行的重要一站,便是到海螺集团浙江星创环保公司,观摩企业淤泥和渣土制无机生态石项目。这一堆堆稀松的淤泥为何引专家关注?透过这些淤泥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吃进”淤泥,“吐出”生态石材,在星创环保的生产车间,每天都在上演着变废为宝的神奇“魔法”。
但让不少人诧异的是,这些由建筑淤泥、河道疏浚泥、洗砂泥等城市建筑固废,重新生产制作而成的无机生态石,触感、硬度竟与天然石材别无二致。
“我们想告诉大家,即使是以建筑垃圾为原料,也能再生利用,做出环保的好产品。”现场,公司科研技术负责人邵璋向大家介绍产品,该生态石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其抗压、抗折、耐腐蚀性、耐磨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建筑装饰用水磨石》标准要求,可替代天然石的功能。

观摩企业淤泥和渣土制无机生态石项目。星创环保供图
这套“淤泥制石”的创新技术,此前在全国尚无先例,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邵璋说,该技术主要攻克了泥与水的分离问题,改变了淤泥的亲水性,使其固结为石头,而这一研发灵感来自海螺集团另一产业板块生物制药的分离技术,将生物制药的技术跨界应用到淤泥改性方面,星创环保是独创也是首创。整个固化过程无需烧制,脱水压制出的水还可循环用于生产,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无废生产。
然而对于在场的专业学者而言,对生态水磨石的关注并不只是因为生产端的环保低碳,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为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解决方案。星创环保用五年的时间专注“一堆泥”,从淤泥制无机生态石起步,到创新盾构泥制回填材料和混合砂浆、污泥制生物质燃料技术,形成三大固废转化核心技术。通过因地制宜变废为宝,预计每年可为温州消纳固废达100万吨,价格可比相对应产品下浮30%。
以无机生态石代替天然石材,广泛应用于市政园林、道路建设、园艺装饰、墙体材料等,在一定程度上还解决以往矿山开采石材破坏生态的痛点,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架起转化之桥。目前,星创环保带着这套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去往华东、华南、西南3大区、 21个省(直辖市)、74个城市进行产业布局,未来将继续以浙江为基础,加速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都市圈推广变废为宝的“温州方案”。

活动中,大家前往参观无机生态水磨石在家门口公园的应用场景。星创环保供图
“以往的粗暴填埋、堆积等处置方式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星创环保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城市固废和环保治理难题的的新途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洛屹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当下,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而企业则是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大家对于淤泥高度关注的背后,是寻求固废围城难题的有效解决途径的积极态度。
我国是城市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国家,每年的固体废弃物超百亿吨。而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城市建筑垃圾,每年产生量约35亿吨。
与庞大数量垃圾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建筑垃圾消纳能力短板突出,从而导致城市治理中大量建筑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烦恼。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为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如何控制建筑垃圾资污染环境,将建筑垃圾转化为资源,打通污染防治与资源利用的绿色动脉?现场一连串的提问引发了诸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的思考。
在固废资源化利用的赛道中,包括星创环保在内的不少企业针对在地城市建设所需,在分类、收运、分拣、利用等环节先行先试,探索出不少方式路径。

400多位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固废再生利用。星创环保供图
比如,长期从事建筑垃圾和生物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的浙江润昇新能源公司,将拆除垃圾、装修垃圾中分拣出来的废木料,园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固废,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温热解技术,产出工业蒸汽和高品质的生物炭,并与高校合作开发出炭基肥料、炭基土壤调理剂等产品,不断拓宽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循环利用的衍生赛道。
宁波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研发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制砖“三合一”智能处理装备,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建筑装修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已开发出各类环保砖、特种砖,应用于河堤海堤、市政管网、工程围墙等领域。
浙江各地也综合施策,出台各类技术文件提升政策指引和技术规范支撑力度,强化产业培育,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规模化利用能力,来帮助企业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
温州已出台《温州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编制《温州市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导则(试行)》《温州市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工程应用导则(试行)》《建筑渣土蒸压砖应用技术导则》等文件,推进产品工程试点,完善应用标准体系和造价信息管理,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技术“通行证”。
前期,温州已将混凝土砖类、烧结制品类等多种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近两年来,星创环保在全国首创免烧固化“淤泥制无机生态石”等技术,进一步拓展了渣土泥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途径。
如今,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但从全国的应用场景来看,仍还有较大的推广空间。
当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面临建筑垃圾供给不足和综合利用产品卖不出去的两头难问题。随着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稳定供给有了较大的保障。
“接下来需要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及应用场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打破“再生即次品”的成见;另一方面政府要畅通产品应用渠道,出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相关标准,健全产品工程应用机制。”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副总经理王英达认为,在产品质量和应用标准上把关,并拓宽应用场景,产品有市场,才能提高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推动行业升级,并促进循环经济、“双碳”目标实现。
“十四五”期间,国家紧密出台多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从战略规划、设施建设、技术支持、产品推广、市场培育、保障措施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部署,着力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全国层面也已初步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设施建设、产品及其应用的标准体系,相关标准共计约160项。

星创环保用固废做成的生态水磨石产品。星创环保供图
浙江立足地方发展特点探索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地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建设,逐渐形成“全周期覆盖、多维度协同、数字化赋能”的现代化治理格局,并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具体要求。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刻不容缓,目前很多县级的政策仍有缺位。”在新修订的《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中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纳入“绿色建筑”等评价体系,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当列入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王英达建议,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建设主体,应积极出台相应的产品应用政策与标准,同时凝聚各方共识,增强与发改、财政、住建、城管,生态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为企业再生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给予支持。
产业发展需要尝试也需要积累沉淀。生态环境部固废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治理技术室主任薛军说,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固废高质化利用的解决方案,遴选再生产品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促进固废产业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固废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