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经沧桑的母亲河
它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它蜿蜒的河道,记录了瓯越先民开发的痕迹;它四通八达的水网,曾是龙湾连接外界的交通命脉;它就是龙湾人民的“母亲河”——温瑞塘河。 曾几何时,塘河水失去往日的清澈,河岸边有节奏的捶衣声已不复存在,河道上美丽的舟楫也日渐稀少,搁浅滩头。 为彻底整治塘河污染,还原水乡面貌,我区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投入到塘河整治热潮中,如今,塘河的面貌正在发生改变……

母亲河唤起美好的记忆 温州位于东海之滨,为抵御海水的袭扰,温州的先民们修建了海塘。随着海岸线的后退,海塘逐渐演变成仅供航行和灌溉的河道,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塘河”。在我市,修建最早、长度最长的海塘,无疑要推南塘和万全塘,由它们演变而来的温瑞塘河和瑞平塘河,至今仍是温州地区最重要的、可供灌溉和通航的人工河道。 温瑞塘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在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而成,到了宋代称为南塘。后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到南宋淳熙十四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了“八十里荷塘”,素有“百里芳”之称,是温州山水城市的重要标志。 温瑞塘河的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南止瑞安市东门益民水闸,与环城河首尾相接,全长33.85公里,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全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温瑞塘河是我区重要的河道水系,共有大小河道232条,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水系河网总长度278公里,正常水位蓄水量2368万立方米,涉及9个镇(街道)、130多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温瑞塘河河道纵横交错,对我区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对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温瑞塘河像一位慈爱而又内涵深厚的母亲,给温州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百里荷塘、入水捉鱼、端午龙舟、庙会集市……”这些让老人们听了仍会为之心动的记忆,组合成了塘河美丽而悠远的历史和文化。 回溯刚刚过去的二十年,温瑞塘河还是一幅美好的景象:鱼虾河里游,稻穗飘芬芳;一艘艘小船在河面上来回穿梭;河岸人家临水而居,倚门而坐的老人,榕树下玩耍的孩儿,河埠头洗衣的妇人以及划着小船到河边耙河螺、河虾的壮年人……处处是风景。 可是,由于环境污染,人们一度难觅塘河曾经的美景。

图为瑶溪镇瑶溪塘河。
塘河污染从哪里来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和城乡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区成为工业强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们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造成工业区域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导致温瑞塘河水系产生了诸多水环境问题。沿河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畜禽业污水、直排公厕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或公然、或偷偷摸摸排进塘河中,致使美丽的塘河面目全非。 日前,记者随区温瑞塘河指挥部工作人员去巡查塘河,在巡查过程中,看到一些河道情况不容乐观。 “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洗不干净马桶盖。”在海滨街道,附近的居民用顺口溜的方式,向记者描述了塘河的变化。这则顺口溜代表的是民怨,也是民声。 海滨街道一带河道的两岸是一些小加工场和出租房。记者看到一家小工厂的污水通过一条水管直接排到河里。工厂的旁边,一排简陋的出租房就建造在河堤旁,他们的厕所都是共用的,非常简陋。一条水管从厕所接出来,悬挂在河面上,发黄的粪水正流向河里。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区日排放塘河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为4.6万吨,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量为4.8万吨,畜牧业污水0.2万吨,造成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沿河百姓怨声载道。谁愿意生活在臭水沟边,谁愿意出门三步就是蚊蝇乱飞、臭气扑鼻?塘河不再是人们记忆中那条美丽的河流,许多具有传统水乡风貌的民居建筑群正在被破坏性地改造和蚕食,原有的塘河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正在渐渐消失……塘河的巨变让人痛心疾首,那条承载了许多美好记忆的母亲河何时能重焕光彩,恢复昔日风景?[Page]
图为状元段塘河。
塘河的面貌悄悄的在改变 从1998年起,区政府开始把治理温瑞塘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2000年7月,我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正式拉开了塘河整治的序幕。为了使综合整治更加科学、合理、可行,组织编制了《温州市龙湾区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规划》,科学研究与规划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程。 今年是政府治理温瑞塘河的第7个年头,我区正在编制2007年-2011年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目标指出:2009年消除城区主要河道黑臭现象,河面清洁,河岸整洁;2011年全面消除市区河道黑臭现象,河道行洪排涝畅通,重要河道(河段)实现景观绿化连片成带。 7年多来,区温瑞塘河指挥部与有关部门围绕塘河综合整治,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建设。一是实施清淤工程。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全流域开展了“塘河清淤百日大会战”,共完成河道清淤105公里,总量130万立方米,加深了塘河河床,提高了行洪、蓄水和水体自净能力。二是开展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开工建设东片20万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配套项目——东片污水管网工程;建成污水输送泵站4座。建成污水收集管网80公里,截断污水口47个。三是开展重点污染源治理。完成餐饮业废水治理73家,直排公厕改造59座,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整治89家,医疗机构废弃物治理3家,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15家,建成净化沼气池1.5万立方米。四是建成一批景观绿化工程。完成驳坎护岸47公里,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 经过数年来多管齐下的综合整治,温瑞塘河的部分河道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走访了区内几条主要河道,所到之处,欣喜地感受到,群众对这几年来河道治理成果的肯定。 家住永兴街道萼芳村的黄女士说,前几年,家门前的河水臭气熏天,河面上漂满了垃圾,令人作呕,从桥上过都要捂着鼻子。这几年来明显有了改善,河水不臭了,河边还建起了萼芳小公园,一眼望去,感到清新多了。现在每天早上她都和一群伙伴在此处晨练。 在采访中,我们遇到了两位塘河保洁员。龙湾区瑶溪镇白楼下村桥附近的河面上,一只载着木屑、塑料袋等漂浮物的小船缓缓驶来,保洁员叶乃淼、杨文榜正一人划桨,一人拿着一只长长的打捞工具在清理河面的漂浮物。 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叶乃淼这样的保洁员,我区整条塘河上有110多名。他们每天天没有亮就出去工作。“前些年河里的垃圾最多,到处可见。随着河道整治的开展,现在垃圾已慢慢减少。”叶乃淼从事河面保洁工作已有多年了,他对温瑞塘河近些年的变化有着深切的体会。离根治还有多远 区温瑞塘河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应增荣从事温瑞塘河工作已7年多了,他颇为感慨地对记者说,有些老百姓对治河信心不足,巡河的时候常有老百姓问他,塘河到底能不能治好?他解释说,治理河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英国的泰晤士河,就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整治,才把这条臭河改造成世界闻名的洁净城市水道。 “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应增荣说。虽然温瑞塘河河道黑臭的时间在缩短、范围在缩小,但离根治塘河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存在的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河道水质还未能达标,一些河段水体依然发生黑臭;侵占河道、垃圾入河等现象仍较普遍;许多河道护岸、绿化和河岸景观还不尽如人意。 “目前我区塘河污染问题还相当突出,塘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塘河水环境容量,大部分河道水体水质还处于劣五类。”塘河指挥部工作人员说。因此,有人戏称塘河为“红河”、“黄河”、“黑河”。龙湾区众多拉丝、电镀小企业使温瑞塘河的支流——上江河、永中后金浃河水发黄发臭,油污漂浮,致使该河段成为“黄河”。[Page] 记者在塘河采访时,有关人员告诉我们,塘河综合整治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问题。截污工作相对滞后,作为治本之举,截污面广、量大、难度大,各地畏难情绪比较突出,特别是河道边整治边污染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建筑淤泥与垃圾往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塘河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应增荣说,要根本解决塘河污染,一要进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升级,淘汰低效益、低技术、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和小企业,提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壮大产业园区。二要加快地下污水管网建设,尽快形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管网体系,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三要树立“保护塘河,人人有责”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塘河的良好氛围。 温瑞塘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期待她早日绽放昔日美丽的笑容,衷心祝愿“母亲河”来年更好!